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4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653篇
林业   177篇
农学   496篇
基础科学   405篇
  894篇
综合类   1950篇
农作物   222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281篇
园艺   317篇
植物保护   42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黄淮地区冬春季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淮地区冬春季自然低温条件下,以4个不同抗寒类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4个时期的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至抽穗期抗寒性强的品种根系活力一直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除抽穗期外的其他生育时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SOD活性和Pro含量都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而抗寒性强的品种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都显著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越冬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POD活性和WSS含量都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其含量变化与田间抗寒性关系不密切.由此可见,在小麦抗寒育种工作中,除注意田间直接鉴定外,还可以把根系活力、SOD酶活性和Pm含量作为室内间接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92.
加拿大玉米群体与黑龙江省部分早熟骨干系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NCⅡ设计,以8个黑龙江省常用早熟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对20个加拿大玉米群体的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体EP8、EP17、EP7、EP13和EP15产量一般配合力(GCA)较高,利用这些群体较易组配出高产杂交组合。以产量特殊配合力(SCA)为指标,发现K10与EP6、EP11、EP12、EP14,L105与EP18、EP19、EP20、EP22、EP23,甸11A与EP7、EP8、EP9,东237与EP1、EP16、EP17,合344与EP3、EP13,龙抗11与EP15,熊掌与EP10、EP21遗传关系较近。从产量平均优势分析可见,部分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为EP7×K10、EP18×K10、EP1×龙抗11、EP12×龙抗11、EP17×熊掌、EP14×甸11A、EP23×甸11A、EP3×东237、EP21×东237。  相似文献   
993.
本试验在茶树冠面喷施无公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喷早”和植物丰产能量液,结果显示,喷200倍液“一喷早”+400倍植物丰产能量液后,早春茶芽萌发快,头轮茶每667m^2产量提高28Kg,每667m^2收入增加224元。  相似文献   
994.
天水冬小麦气候条件与生产潜力开发程度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水的渭北、河谷和关山区农业自然条件光温水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冬小麦实际和试验产量资料,对天水三个气候区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它们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水地区和各气候分区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的90年代初开始出现剧烈的增暖,增暖后时段(1991~2006年)的平均值比增暖前(1969~1990年)均高0.8℃~0.9℃;降水量的减少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其中,渭北区减少幅度较大;冬小麦在渭北区、河谷区和关山区生产潜力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都较高,排序为渭北区>河谷区>关山区,长远看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以渭北、河谷区域表现突出;天水及各气候区潜力开发程度、潜力适宜开发程度和潜力可开发程度的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其大多数距平年际变化幅度,分别在-10%~10%、-15%~15%、-3%~3%之间波动;气候条件的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的年际变化影响十分明显,降水量的不足仍是限制冬小麦潜力适度开发的主要因子;提出了区域生产潜力适度开发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5.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氮磷钾与有机肥优化配施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肥料、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产量达5 099.8 kg/hm2,增产率达21.5%,较氮、磷肥单施产量分别增产14.0%和18.4%,具有正交互效应;单施有机肥较NM、PM、NPM增产率分别达到6.63%、4.12%、11.3%.化肥配施可显著提高旱地小麦的肥料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氮磷有机肥配施肥料氮、磷肥的利用率分别较氮、磷肥单施提高1.71和12.55个百分点;氮磷配施可同时提高氮肥、磷肥肥效,此时氮贡献率为15.53%,磷贡献率达12.26%,且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4.1%,耗水系数降低了17.57%.  相似文献   
996.
不同灌溉水平对冬小麦耗水构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地区为典型区域,设计5种不同灌溉处理,即按照生育时期分别进行无灌溉、灌1水、灌2水、灌3水及灌4水处理,利用中子仪和水分平衡法测定冬小麦耗水量,分析全生育期和关键时期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随灌溉次数增加呈增大趋势 ,拔节~抽穗期的耗水量最大,耗水量最少时期为苗期;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土壤水消耗量逐渐减少;降水、灌溉和土壤供水是冬小麦耗水的主要来源,降水较少年份土壤供水和降水在耗水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而降水较多年份冬小麦耗水的主要来源为降水;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灌溉逐渐成为冬小麦耗水构成的主要部分;产量随着耗水量增加渐次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则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97.
对甘肃河西地区不同储水灌溉和生育期灌溉农田水分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河西地区,冬季储水灌溉定额为180 mm的处理,其生育期剖面的土壤水分较多地分布在140~160 cm,且土壤含水量达到30%以上,容易发生深层渗漏;较小的储水灌溉定额,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0~100 cm范围内,不会引起土壤剖面水分的深层渗漏.冬季储水灌溉定额愈大,春播前农田无效土壤蒸发也愈大.冬季储水灌溉定额相同,生育期灌溉定额大的处理其剖面含水量高,且分布愈深,深层土壤的水分渗漏也愈大.总的灌水定额相同,冬季储水灌溉和生育期灌溉比较,生育期灌溉定额较大的处理,剖面水分的分布主要集中在0~100 cm的土层内,没有出现易发生深层渗漏较高的水分分布.在小麦生育期,总的灌溉定额相同的条件下,冬季储水灌溉定额大的处理,0~200 cm土壤水分有亏缺,冬季储水灌溉定额大或生育期灌溉定额大,农田腾发量也愈大.适中的储水灌溉定额,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还有利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充分发挥罗甸县"天然温室"气候优势,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2003-2008年在罗甸县进行了秋冬四季豆栽培试验、示范及推广.通过对种植地区、品种、播期、种植模式等的研究,总结出了秋冬四季豆栽培技术,筛选出早果菜-水稻-秋冬四季豆一年三熟的栽培模式,在海拔400m以下和400~580 m的地区实施秋冬四季豆栽培,以四川架豆王1号、2号和春秋架豆王表现较好,产量在1 200~1 250 kg/667m2;在罗甸,秋冬四季豆适宜的播种期为9月上旬至9月底,最迟不超过10月初.罗句秋冬四季豆栽培技术可供同类型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早春马铃薯冻害减产的生理机制及生产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华北地区早春受冻害马铃薯的生长表现及造成减产的生理原因,并提出了避免冻害发生的生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了元谋县的地理、气候、土壤、交通和水利条件,阐述了元谋县制种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